这两年中产阶级这个词很流行,因为他既不像马云所说的赚到上亿规模烦人的事就来了,又不像许多人眼里的屌丝大众天天为了蝇头小利而奔波,他横跨在中间,比上远远不够,比下绰绰有余,有房有车有妻有子,小日子很滋润,就是他的最好写照。
但是,中产如何界定,专家们争论了许多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说一天能挣10~15美元的就是中产,有说年收入在1万美元和6万美元之间就是中产,还有说每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净财富是中产......
当你在百度中输入“中产”,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相当五花八门,甚至你只要稍稍有点钱,都能对应到一个标准。
开始中产这个词刚兴起的时候,只要符合的,都还蛮沾沾自喜的,虽然离人家国外中产标配的一套别墅,两辆车,差得很远很远,但整个人的精气神却完全不一样了,看到不如自己的人时,那眼神向下瞟着,貌似时时刻刻在说:我中产!我中产!
正是这种虚荣,让更多的人开始认为自己是中产。
于是,中国诞生了一种专门忽悠中产的经济,叫中产经济,又叫中产陷阱。
这是一个大师们伙同商人们做的局。
2018年元旦,好几个大师搞了跨年演讲,还有不少机构和著名人士写了年终总结和2018展望,你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都会谈到消费升级,原因呢,都落到了中产阶级崛起。
其实看跨年演讲的人中有几个是真正的中产?
就像所有知识都是给没有达到相应层次的人准备的,看《时尚》杂志最多的是大学生而不是白领。
大师们的跨年演讲真正要洗脑的是那些离中产还有距离,但觉得自己够中产,以为自己是中产的人,也就是伪中产。
这个人群基数相当大,在中国少说也得有个4~5亿,于是中产经济的套路来啦!
第一,要不断地强化固化这些人自认为是中产的认识。
第二,营造中产要有中产的品味、档次,中产了,你再喝中国tea,不喝星巴克,掉中产的价儿!中产了,你还淘宝,不上网易严选,别说自己是中产!中产了,你还国内游,不每年几次去海外转转,还好意思叫中产?中产了,你还穿真维斯,不搞几身国产洋名品牌服装,你这中产咋混呀?
......
反正的反正,本来没啥想法,月月能存钱,天天乐呵呵,知足长乐的人们,由于思维和境界中产了,钱却大大的不够了!
第三,现在没钱没关系,好多关怀中产的商人正在等着你,贷款、分期、信用卡都已经为你量身定制好,硬生生地提升你的消费能力,让你大胆地花花花,提前地花。
第四,还会有不少人来教育你,你是中产了,你就应该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于是理财大菜鸟的你,被众多理财顾问环绕,人家见面就夸你中产,害得你都不敢多说话,生怕人家瞧不起你。结果你在懵懵懂懂傻不拉几地状态下买了这个理财产品,那个理财产品。
最后,商人们还有更狠的大杀技等着薅你——制造焦虑,2017年最成功的焦虑就是中年危机,让中产们在焦虑中不断增加消费开支。
几招下来,所谓的中产们已经自己洗白白,乖乖迎上商人的刀俎,成为人家要宰的鱼肉。
所以什么中产消费升级,完全是升级消费中产!
对了,据说在中国还有一大批专骗中产的高智商骗子在四处游弋!
结果,这两年活下来,大部分中国的中产成了最苦逼的阶层。
有句话总结得特别好: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所谓的中产啊,只有有钱的,有点钱的,和没钱的。所谓的中产阶级,听上去非常体面,但是事实上,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苦逼。
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指出:中国的中产阶级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
他们表面看似很光鲜,幸福背后承受的压力就像薄冰,一击就碎。
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很到位:
担心我今天所从事的工作,明天会不会被辞掉?
今天身体很健康,明天会不会因为一场大病而致贫?
今天的职位明天还有多少上升空间?
今天疲于奔命,明天老人谁来赡养?
一次大规模裁员,一场可能存在的降薪,股票的波动,税率的调整,甚至是住房公积金的调整,都能让我从睡梦中惊醒。
这就是伪中产的最好写照!
坤鹏论在这里给伪中产定个义:
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没有可以稳定创造收益的资产,资产的的确确入围中产,但资产却主要是那套房,一旦失去工资收入,或者遇到不可抗因素,比如疾病,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甚至需要卖房卖车。
所以,如果你每年的收入中,没有50%以上来自于可以创造收益的资产(比如:靠出租房子),那就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个伪中产吧。
在这个问题上,降维绝对是好事,从“中产梦”中醒来,好好打工,退一步绝对海阔天空。
特别是在这个经济不好的年景,好多人缺钱到疯,自然就会紧盯有钱的不放,千万别因为中产的虚荣让自己成了人家的小肥羊。
2018年已来,记住坤鹏论曾说的那句话,紧紧攥住手里的钱,任你口吐莲花天花乱坠,不投不投坚决不投!
最后,即使你是真正的中产,也要牢牢记住一句话:无论哪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总是先拿中产开刀的。越是瞎折腾,刀子来得越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