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晚上9点,刚下过雨的街道上车水马龙,霓虹倒影在路面上的水洼中,像孩童涂鸦的画板,远方显得格外缤纷靓丽。我一个人骑车回家,本可以肆意享受清凉和微风,以及慢慢前进的满足感。但现在,我的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10分钟前,我妈急匆匆地打了个电话给我,问我:你小时候一起玩过家家的阿彩你还记得不? 我一脸的懵逼,努力挖空脑袋,答案是想不起,我一点都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孩提的玩伴,我妈说,她是你大伯的侄女,小时候还一起在你大伯家吃饭!我还是无法想起,我诧异地问:她怎么了? 我预感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心,沉了一下。妈说:她家就是我们村子的,她孩子要玩ipad,大人抢过去,小孩跳楼了。接下来是我妈的一声长长的叹息,继而自顾哀怨道:现在小孩子到底怎么了?从九楼跳下来,人没了,14岁了,应该懂事了才对。我无言以对,心沉到了谷底,却忽然唤醒了对这位不幸妈妈的朦胧记忆,没错,她有着电视剧“一代皇后大玉儿”那样的精致的脸,她在当时的我看来是极不符合农村女娃子的形象的,衣服穿得像个洋娃娃,更像是古代哪家的千金穿上了洋装留学回来,没错,大伯当时还乐呵呵说着那些小孩子过家家时都听来羞涩的玩笑话。
到底是怎么样的心理,才让一个14岁的花季少年,永远滞留在了这个忧愁的雨季......
最近听到的这类极端的不幸实在太多,这本已在大多数有孩子的父母心里荡开了不安的涟漪,现在却活生生的发生在了自己的身边,涟漪变成了重重落水后的惊悚,有人开始抽泣,有人在无助中跌足痛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到底现在的小孩怎么了?到底现在的父母怎么了?
我敏感地回忆起早些年看到的一个实验,名叫“恒河猴实验”,也叫"母爱剥夺实验"。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叫哈洛的心理学家把一只刚出生不久的猴宝宝跟猴妈妈分开,然后在猴宝宝面前放着两个“假妈妈”,一个铁丝妈妈,另一个是布料妈妈。
铁丝妈妈胸前挂着奶瓶,而布料妈妈却什么也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哈洛表现一个现象:婴猴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那里喝几口奶,剩余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呆在布料妈妈的怀中。这证明了小猴通过身体接触对布料妈妈产生了情感上的依赖,而这种依赖感甚至已经超过了哺乳需求感。
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哈洛又找了一些蜘蛛道具,可以发出恐怖的声音对小猴进行恐吓。小猴听到后果然害怕极了,本能的就抱住了布料妈妈,而在抱住布料妈妈后,小猴的情绪显然要平静不少。
接下来,哈洛把布料妈妈拿走,继续用蜘蛛道具对小猴进行恐吓,可这一次,就算是小猴再害怕,也只会缩在角落哆嗦,眼巴巴的看着笼子外面的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由始至终都被他忽视掉。
这就是有名的恒河猴实验,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同样适合人类,哈洛向人们证明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吃喝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我想每位父母都会在情感上给予自认为的“满足”,这毋庸置疑,可为什么这样的悲剧还是接二连三的发生呢?
孩子渴求的温馨的港湾,并不是像父母想象的那样的用铁丝网构建的虽然有力但却冷冰冰的臂膀。受到挫折后应该第一时间是寻找庇护和安慰,就如实验中,猴子对布妈妈的依赖,而不是极端地选择香消玉殒,是怎样的绝望或者莽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纵身一跃?
扪心自问,你是那个铁妈妈吗?孩子学习不认真,你如何对待?孩子考试不能让你满意,你怎么办?累死累活为了孩子却看到满纸的叉叉后,你该怎么办?看到他们每每对游戏钟情却对书本厌烦,你怎么办?拖拉作业到深夜,你怎么办?
可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发生在他们的上一代,即我们这一代,这是为什么?我们父母也对教育关怀有加,可却没有我们此刻的焦虑,焦虑显而易见地放在我们的面前: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后怎么办? 这个问题,不是我这么一个笨脑子能解答的。
我只知道,我爷爷等我考上了初中,都还满不乐意地嘟囔:字够用就行,庄稼万万年。没错,我考不上,我可以种田,或者学我爸养虾,虽然清苦,但却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城市的诸多套路,简简单单,挺好,这是他们的心灵港湾。可作为城市新一代漂泊的我们,无处安放我们的灵魂,也无处消化我们的焦虑,我们惊恐地发现,如果我们的子女仅能读到小学毕业(极端假设),带给他们的将是更加迷茫的未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在物价这么高的今天,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明天,在已经不能退守农村的我们和他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也期望把这样的高度和成就继承在子女身上,想着起码比我们强一些,或者和我们一样强也行,可事与愿违怎么办?偏偏要是他们不争气,现实在啪啪打脸我们怎么办?这何尝不会让我们痛心疾首呢? 每每谈到这种问题,在座的家长就会跳起来争论,有钱的就想让子女出国的,没钱的让当服务员的,有说自己子女好看可以当个主播的,其实,我们真的只希望子女不要过忙碌苟且的生活。所以,现在,我们只能期望,在我们有生之年给他们塞入更多的知识,掌握好学习技巧,让他们在班里不至于落后,让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继而可以激流勇进,奋发图强。
我们是退无可退的城市新人。拼了命也要让孩子占得未来一席之地。
再反观现在的教育,时时刻刻都想着让父母参与,美其名曰: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自己,这里的鸡肋在于,我们把以前我们慈爱的父母,变成了现在如以前老师般的严厉存在,在座各位,你家里有一把戒尺吗?我们家有,还用过几次。在座的各位,在你当年读书的时候,会把你的委屈讲给严厉的老师听吗?会把你的小秘密和威严的老师分享吗?我不会,但我会和我妈妈说,妈妈会搂着我,下巴抵在我的脑袋上,摇晃着听。城市的我们,下班都9点了,即没有做好铁妈妈一样的陪伴,却还要用蜘蛛来惊吓他们,我们的确于心不忍,可这是我们的任务,每天都布置下来的教育任务,有时候只能在嘶吼中完成。当孩子把父母当成铁妈妈,开始惧怕,那么只要一个火花,悲剧就随时随地发生了。
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严厉的老师,老师却成了看管孩子的阿姨。
有解决方法吗?答案是:有,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拿到教育资格证才好,既能解决知识教育问题,还能解决精神教育问题,学好心理学也好把自己的压力也舒缓一下,不要转嫁给子女才好。好笑吗?一点都不好笑!
前段时间,听说要在各个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师,解决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我想,这没用。
家庭就应该是和睦生活的幸福家庭,请把作业和严厉都留在学校,把开开心心的孩子留给我们。请把工作和压力都留在公司,把和蔼可敬的父母留给孩子。请先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港湾,再给孩子一块温馨的土壤,让孩子可以在上面自在飞奔,跌倒了还可以想到重新爬起!